目录

Death Is But a Dream

目录

我并不知道何时才是死期,
却日日问自己,
会不会有幽灵来牵我的手,
引我一路向 西?
可他们看到的光明又在哪里?
会不会也为我亮起?
这一切快来吧,我已等不 及!
——《红色地带的沉思》 by 临终患者 Patricia

我最近在看一本书,《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你-临终关怀医生手记》,它的英文原名即本文的标题。李白 在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中写「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」,仿照下文法,本文的标题「Death Is But a Dream」大概可以直译成「临终若梦」,跟此书的中文版名称有些不同的韵味在。

这书讲的是死亡的过程——临终梦境。随着年龄渐长,老一辈们慢慢老去,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 地接触到死亡。这世间轮替更迭,爱恨情仇是不变的主题,但是死亡始终是配角,实在是因为每人一生 都只有唯一一次机会去真正体味死亡,难有实感。而且死亡往往代表着终结,我们做为生者,当然更向 往书写生者的世界。

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珍爱生命是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思想。但是这样的思想却也造成了许多悲 剧,全世界有许多的患者痛苦不堪地活在世上,求死不能,最终在病魔的折磨下凄惨离世,如果我们能 谨慎承认「死亡」的价值,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拯救了许多的患者与家庭。

而关于死亡,在我亲身经历的几次长辈葬礼中,我发现父辈们对死亡大都看得很开,他们说「人总有一 死,老人家过世了我们当子女的肯定要送最后一程,但是不需要想太多,魂归天地罢了。」,我佩服这 种豁达。

但是说到临终梦境,我是真的没什么了解。我从来没跟长辈交流过生命末期的梦境,脑海中也挖掘不出 相关的记忆。送走我爷爷的时候,看着爷爷因为呼吸困难而大口喘气,堂哥跪在我前面,双眼泛红隐含 泪光,但我完全没有实感——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。听着爷爷被痰堵塞气管、艰难的呼吸声,我甚至感 到害怕,想要逃离。

爷爷过世后,奶奶就是一个人生活了,一个人起居、一个人给菜苗松土,然后在菜地里不小心跌了一 跤,就随着爷爷去了。

2023/1/7 补充:跟堂弟印照记忆后发现,这里我的记忆或许已经不对了…

我后来在爷爷奶奶房里一个壁橱上,找到三四枚铜钱,还沾着泥土,有些锈蚀痕迹。我把其中一枚通宝 红线串好,贴身带了好几年,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凝视着这枚铜钱黯然神伤,心情好的时候也要捂着它入 睡。

我还喜欢上了戏曲,缠着同学读了她的《中国戏剧史》。大学的时候又喜欢上越剧,吴侬软语。又因为 初中时学过点竹笛,喜欢上了传统乐曲,我对一些经典老歌也情有独钟。在很多同学跟同事的眼中,我 的音乐品味是很「独特」的,这或许都源自爷爷奶奶的熏陶。实际上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戏剧,我跟爷 爷奶奶去看庙戏的目的,通常都只是为了吃一碗凉粉,或者为了去玩耍、看个热闹。偶尔去爷爷奶奶家 玩,也只是觉得他们太孤单了,跟他们随便聊聊天,实际上这么多年,跟爷爷奶奶看过的戏曲,我就没 听懂过几句台词。

那是多少年前了呢?只知道是很多年前了,不仔细回忆回忆、掐指算算,都搞不清具体过了多少年月。 这么多个日日夜夜里,我幼稚过、热血过,也迷茫过、颓废过,倒也不算庸庸碌碌,我还是知足的,这 种心态貌似是被称作现充 emmm

高三时曾经看过一本超级喜欢的励志书,后来我高考完于徽州求学、深圳打工,这么多年一直将它带在 身边,书名叫《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》。书的扉页只有一句话:「当明天再也不是无限,你还会像 今天一样度过你的人生吗?」

《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》已陪我度过了七八个春夏秋冬

当明天再也不是无限

写到这儿,我又想起我高中时还看过一本书《刺猬的优雅》,它同样陪伴我度过了四年大学岁月,后来 又辗转到了深圳,但现在倒是不在身边。书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深刻,放在这篇文章里也挺应景的:

话又说回来,不能因为有想死的心,往后就要像烂菜帮一样的过日子,甚至应该完全相反。

重要的不是死亡,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在做什么。
我在做什么呢?
我曾遇到一个人,而且我正准备爱上他。

随意写下这些文字,脑子里各种想法恣意流淌,我打算提前写写我的临终遗言,把一切都准备好。

但在死亡到来之前,我仍要精彩的活!